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
即将睡着时
身体突然就像触电般地抖了一下
或者脚像踩空一样
不由自主猛地踢一下
然后瞬间就被惊醒
这种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的情况
困扰了不少人
XX:这种突然抖一下的感觉就像诈尸一样,会把自己给吓醒......
XXX:我以前经常会出现抽搐的状况,很多时候是睡着了,无征兆的抽搐,搞的半夜来看我的老妈以为我神经有问题。
XXX:有一次上课睡觉突然抖了一下,然后从凳子上滑下去了,于是全班人都用看智障的眼神看着我......
针对这个现象,网上的解释五花八门:
有人说这是缺钙的表现/
有人说是因为在长个儿/
也有人说这是癫痫病的征兆
.......
还有一种可怕的说法
睡觉时呼吸的频率太大,大脑以为身体要死了,所以会发送一个脉冲使身体觉醒。
就是说大脑担心你睡着睡着就挂了,于是赶紧给你发个信号,试探一下还活着没。
这是真的吗?
1
跟缺钙有关系?
血液中的钙离子如果比较低,就会到导致肌肉、神经出现兴奋性亢进,从而引起痉挛抽搐。
但是,这种情况下的身体抖动一般都是很频繁的,偶尔抖一抖,那就跟缺钙没多大关系。
2
跟长个儿有关系?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是个好事,这说明在长个儿。
这可高兴坏了一大波对自己身高不满意,身体又时不时抖一下的人了。
然而,事实是这跟长不长儿没什么关系。
3
是癫痫病的征兆?
如果是患了癫痫病,身体可不止是偶尔抖一抖这么简单了。
这种病发作时,通常表现为病人在睡眠中出现行为异常情况。
比如在睡眠中病人突然睁开眼睛,突然地坐直身体,不由自主地抽搐,少数的病人可能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大脑以为身体要死,所以发个脉冲?
很多人信以为真,担心在睡觉的时候抖着抖着就过去了。
然而,数据表明,大约70%的人在睡梦中抖过。
而且这些人仍然都活得很健康。
至于那些在睡梦中猝死的人,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身体本身有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的。
如果你平时身体倍儿棒,作息规律,身体偶尔抖一抖,那没什么好担心的。
专家:这绝大多数是临睡肌抽跃症
肌抽跃
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地抽动,类似触电一样的动作。
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说打嗝、眼皮不自主地跳动、疲劳或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抽搐。
与身体健康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睡觉时发生的肌抽跃一般被分为两种情况:
入睡抽动
它是指人在即将入睡时,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动。
在此过程中,往往还伴随自由坠落感甚至是模糊的梦境,并很可能导致惊醒。入睡抽动一般不会影响睡眠,但若过于频繁则可能导致周期性肢体抽动障碍并导致失眠。
肌肉颤抖
是指一群或一块肌肉在休止状态下呈现的缓慢、持续、不规则的波动性颤动。研究者认为这是大脑在学习或巩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对应关系,常发生在婴儿身上。
这种情况下的身体抖动,一般不会导致人体被惊醒,反而具有保护睡眠的作用,让人睡得更沉。
此外,极少数情况是由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反射以及肠道寄生虫引起的毒性反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临睡肌抽跃症?
人体出现临睡肌抽跃症大多数情况下与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大、大脑的神经处于紧绷状态有关。
还有可能与前面所说的缺钙有关,这种情况通过食补(喝牛奶)、吃钙片以及多晒晒太阳的方式补钙,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不过,也得警惕是否是症状性肌抽跃。
如果在此期间,伴有头痛、头晕等状况,那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脑部CT或磁共振检查,判断此种肌抽跃是不是由于脑部有病变而表现出来的症状。
三招教你减少临睡肌抽跃
多伸展肌肉
睡前可以伸展腓肠肌、足部肌肉,这有助于预防抖动。
伸展方式与腿抽筋时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一样。
适当喝水,少喝咖啡
睡前适当地补充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防止肌肉抽搐。
咖啡饮用过多会造成神经过敏、焦虑失调,加重症状。
规律作息
注意及时调节生活作息,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早睡早起,按时起床,不要赖床,让生活变得有规律起来,这样坚持数日,就会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