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的身心健康。据《2013-2017年中国睡眠指数》显示,广州、深圳、杭州、武汉、南京跻身综合排名前五名。
轻微睡眠困难者占总调查人群的50.3%,睡眠问题,形势依然严峻。调查发现,白天疲倦、嗜睡、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多梦、入睡困难、醒后疲惫等成为睡眠“困难户”的主要表现。
因各种原因导致失眠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中老年患者居多,年轻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1
你真的患有失眠吗?
良好的睡眠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恢复精力、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促进长寿等作用。
“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误区,偶尔几次睡不着觉就去医院就诊。”睡眠专家王旭辉说。其实这种睡眠状态是与心情有关的。
当面对高考、生活、工作压力等情况,会让人产生紧张、焦虑或兴奋的情绪,等事情过去或者心情平复后就会恢复正常,所以这种短暂性的失眠是不需要去医院治疗的。
在医学上,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而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
“失眠症的表现主要为半小时内无法入睡,多梦、易起夜,起夜后再也无法入睡,而且一周失眠要多于三次,这种情况超过一个月的患者视为失眠症。”睡眠专家王旭辉说。
2
失眠从何而来?
睡眠专家还提到,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
首先,年龄因素会影响睡眠。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内部的睡眠稳态下降。与年龄相关的躯体疾病,也是失眠随着年龄增长的原因之一。
其次,不可忽视的遗传因素及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比如地震、交通事故等,躯体疾病诸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都会因为引发心理反应进而导致失眠。
另外,由于性格原因、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也会导致出现失眠症状。
失眠的危害不容忽视。由失眠引发的问题多种多样,进而影响到病人的正常工作、生活。
失眠可能会导致情绪障碍、精神衰弱、免疫功能失调等,失眠还会诱发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躯体疾病。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家人、朋友、同事造成不良影响。
3
夜间运动与睡眠的关系
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健康,改善人体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是治疗失眠症的一项重要手段。但专家强调,运动也要科学,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般认为,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时会让交感神经兴奋起来,人体会释放更多的肾上腺素,使人体机能和情绪处在应激状态,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安静水平,“所以,睡前剧烈运动可能会妨碍睡眠。”专家说。
4
睡眠卫生不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这样的:
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或食物,限制在中午结束之前吃;
入睡时间之前 2 小时,不再进行剧烈的运动;
床只用来睡觉,醒着的时候避免在床上待得太久;
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不管睡得多晚,都要坚持早晨在固定时间起来;
卧室需要「安静」「凉爽」和「柔和、较弱的光线」,被子不能太重,枕头不能让人太难受,卧室里不能有太浓烈的气味;
睡觉前,不会做让自己感情起伏太剧烈的事,比如看恐怖电影之类。
那么,相反的、或者说打破这一系列良好习惯的行为,就被定义为「睡眠卫生不良」。比如:
睡眠时间安排不合理,包括日间频繁小睡、就寝和起床时间非常不规律,或在床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习惯了喝酒、吸烟、喝咖啡,尤其是在睡觉前;
看恐怖电影、跟人争执、长跑或健身的时间距离睡觉的时间太近;
经常在床上吃东西、写作业、想事情、看电视、学习等等,把床当做「舒适的躺椅」;
睡眠环境不够舒适,比如房间里有个人总是打呼噜、隔壁不是半夜吵架就是半夜装修、被子太薄或太厚、床太硬、窗帘太薄、室内温度常年太高或太低、室内花香或者其它气味太浓,等等。
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已经被确诊为「失眠」的患者,不接受治疗、单独改变以上习惯能明显缓解失眠的症状——毕竟,失眠的原因很少是因为单纯的睡眠卫生不良。
比如,我们自己也感受得到,很多时候,睡不着跟自身经历或者体验有很大关系。
对于失眠,采取一种积极健康的身份认同方式是一类有趣的(些许让人困惑)意识控制身体的例子。
告诉自己睡得很好,即使事实上并没有,对第二天防止疲惫倦怠大有好处;而错误地相信自己没睡好,则会让本来休息好的身体感到疲惫不堪。
这就意味着,不论如何,你能暂时骗过自己的大脑。睡眠也许是一项生理功能,但它深深地与我们怪诞的心理作用相联系。
“对失眠的忧虑比失眠本身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