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已成为困扰许多人身心健康的问题。
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美方代表、美国哈佛医学院BID医学中心刘燕辉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有30%以上的人存在失眠症状,超过3亿人口有睡眠障碍,这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巨大隐患。“
全球近15%的成年人饱受失眠的困扰,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个月里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人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失眠,近半数严重失眠已经持续10年以上。
入睡后,身体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为第二天活动积蓄力量。
充足的睡眠使人身心放松。
每个人生理所需睡眠量按照年龄划分:
• 新生儿约18—20 h,
• 儿童12—14 h,
• 成年人7~9 h,
• 老年人一般只需5—7 h即可满足。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主要表现为:
1.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 min);
2.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
3.早醒;4.睡眠质量低下;
5.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 h);
6.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失眠者们除了失眠往往还伴随着精神不振、肥胖、脱发、记忆力减退等诸多困扰。
部分失眠者们因为心理排斥或身体对药物副作用反应较大拒绝服用安眠药进行治疗。
好在现今治疗睡眠障碍的方式越来越多。
我们可选的不再是单单只能依靠药物,有了更好更科学的方式出现。
大家都知道疗疗失眠是采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疗法),利用微电流直接作用于大脑,刺激神经递质分泌,并调节紊乱脑电波,从而治疗失眠、焦虑和抑郁。
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电流通过你中枢神经,将你之前不听话的神经调整,让它们乖乖分泌出有利于你睡眠的神经递质。
使用起来简单易操作,只需在耳垂上佩戴相应的耳夹电极即可以开始治疗。
如下图所示:
到底什么是CES疗法?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简称CES) ,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人的大脑,通过对脑电波的改善,以及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良性分泌和传递,抑制或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
CES疗法在中国是一项治疗失眠、焦虑和抑郁的非药物治疗新手段,但是在美国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欧洲也应用了20多年,被美国药监局(FDA)批准为一项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2年经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批准引进中国。目前在我国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广泛使用。
·CES作用原理
CES作用原理:
改变异常脑电波,使之回归到正常状态【1】
增强Alpha波活动,减少Delta波活动【2】
增加脑内五羟色胺、内啡肽和褪黑素的释放,增强γ-氨基丁酸的浓度【3】【4】
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作用
改善皮电、皮温、心率、血压等多项生理指标【5】
CES结合心理疏导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失眠障碍
这是南京市卫生局基金项目支持的一项研究。针对围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骤然下降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的老化,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的变化,如失眠、易怒、焦虑、抑郁等。
研究选取了2012年9月-2014年1月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选取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大于7分,Kupperman大于15分的患者,治疗后4周,CES+心理治疗组PSQI评分减分值便>7分,治疗8周,减分>9分。更年期症状的Kupperman评分也明显下降,组间对照P小于0.01。【6】
CES对于肌肉纤维痛患者失眠的作用
这是一项双盲试验,组1是对照组,采取的是导线不通的alpha-stim,组2是试验组,采用的是电流强度在100微安的alpha-stim,使用者基本感觉不到,所以是感觉水平以下。组3是开放性组,采用的是正常的alpha-stim,患者可以调节强度至适合他们的范围。
可以看到,组3的少睡眠或无睡眠从试验前的60%降到了不到5%,而对照组也就是安慰剂组。组1,并没有展示出它的安慰剂作用,还是60%左右。
这个试验也说明了即使是很微弱的电流,哪怕是感觉水平以下的CES也能有治疗作用。【7】
安全、无药物的副作用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关于4085名用户的调查结果表明,CES对于99.46%的人群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仅有5‰的人群可能存在头痛、眩晕、恶心等反应。并且是一过性的,停止使用后,这些不舒服的感觉都会好转。事实上,是由于使用者治疗时使用强渡过高或单次使用时间过长,只需要按照指导正确方法使用,是可以避免的。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对于失眠症,特别是继发性失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患者、老人和儿童是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Schroeder, M.J.,Barr,R.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lectroencephalogram during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J].Clinical Neurophysiology,2001,112.2075-2083.
【2】 Kennerly,R. QEEG analysis of cranial electrotherapy: a pilot study[J]. Journal of neurotherapy. Doctoral dissertation,2002,8(2):425.
【3】 Mellen,R.,Mackey W. Reducing sheriff,s officer,s symptoms of depression using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a control experimental study[J]. The Correctional Psychologist,2009,41(1):9-15.
【4】 Krupitsky E.M.,Burakov A. M. The administration of transcranial electric treatment for affective disturbances therapy in alcoholic patients. Drug Alcohol Depend. 1991,27:1-6.
【5】 Hyun Jung Kim. The effect of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 on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s[J]. Korean J Anesthesiol, 2008, 55(6):657-661.
【6】 孔晶等.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6):921-923.
【7】 Lichtbroun, A.S., Raicer, M.M.C. and Smith, R.B. The treatment of fibromyalgia with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Rheumatology. 7(2):72-78, 2001. Presented at the 15th Annu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cupuncture and Electro Therapeutics,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October 1999.